实际上不仅仅是丰田车可靠,整个日系汽车品牌相对来说都比较可靠,很多车友认为是日系车企采用比较成熟的设计理念、从不冒进,所以产品才稳定可靠?当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全部,真正影响车辆可靠的原因在于车企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,车企能否对供应商形成强有力的管控。
当然车辆是否可靠、耐用也离不开运气的因素,鄙人见过锐志新车半年拉缸、12万公里汉兰达6at损坏的实际例子,当然这并不能说丰田不可靠,但足以证明车主的运气真的是不好,不过侧面说明了丰田车、日系车也会损坏,不过相对而言要比德系、美系车要稳定不少。
成熟的理念不等于落后
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日系车技术落后的说法呢?应该是在欧美车系开始全面普及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一阶段,时间节点为03年-14年这一周期,在这个周期内绝大部分日系车依然还是配备自然吸气发动机,只不过不配涡轮增压就是落后么?当然不是,只不过这种思维在十几年前几乎是共识,实际上更多是设计理念的差异。
涡轮增压不代表先进,比如20年前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当今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谁更先进呢?就像三菱evo曾用的4g63t发动机,电喷、铸铁,与当今直喷、铝合金自吸发动机比较谁先进?能说有涡轮增压就代表先进的技术么?实际上评价一款发动机的好与坏是需要从多个维度上来考虑,燃油经济性、热效率、材质、动力、升功率等等都是评价一款机器好与怀的因素。
实际上日系车企都在逐年更新机器、应用新的技术,热效率也在不断提高,这足以证明日系车所采用的技术并不落后,只是设计理念出现差异罢了;日系车企现如今看上去的确保守,但上世纪85-95年之间日系车企的产品非常激进,几乎各个品牌都在玩涡轮增压,比如4g63t、2jz(双涡轮)、rb26等等,日系车企在早期对待涡轮增压的态度比欧美要激进的多。
后来日本金融泡沫破裂,一堆高性能车型如同废铁根本卖不掉,日系车企从此也就变得聪明了,只造那些普通消费者能买得起的车型,突出实用、工具的主属性,采用的技术几乎避开了所有产生问题的可能,从这时候起日系车企在开始背负落后的名声,实际上非要说落后可以说日系车企的思维落后,但技术不落后。
但日系车企也有落后的产品,主要集中在那些越野车型所采用的发动机,比如三菱、丰田、日产等等,甚至在2015年之后还有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机器;根本原因在于这类越野车型非常小众(即便陆巡名声很大,但与其它车的销量相比较依然很小众),销量低的车型往往没办法刺激厂家去投入资金更新技术;况且应用于恶劣环境下的越野车采用一些容易修、备件流通度高的发动机也算是合理。
日系车企对供应商的把控极为严格
日系车企与供应商大都是相互参股的,比如丰田控股爱信精机,爱信也握有丰田的部分股票,所以车企与供应商之间呈现出一种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态势,这种供应链是稳定、牢固、长周期的,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丰田的供应商都是爱信、电装等,欧美的供应商根本挤不进来,再这种牢固的供应链条下,供应商只要按照厂家的要求提供产品即可,而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品质。
因为供应链条的稳固,所以日系供应商不会受到其它供应商品牌的冲击。所以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创新而是品质,因为供应链条根本不存在竞争,如丰田与爱信,日产与捷特可等等,它们之间的合作是牢固的;而欧系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则不同,它们大都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,车企选择供应商往往要采用招标的方式,这对于供应商而言难度就大一些,所以如博世这种大型供应商就必须时不时的弄出点新花样、新技术来吸引厂家的注意力,价格还要有优势。
所以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供应商的产品往往会突出特性、优势,但品质方面就不容易控制了;为了获得厂家的认可,供应商不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,不断的更新必然导致不可控因素的产生,而这不可控因素反应到汽车上就是小问题多;而日系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牢固,所以也导致供应商对开发新东西的意愿不足,稳定耐用则成了唯一制胜法宝。
而在咱们国内市场,大众的车型为什么曾经小问题那么多?主要原因还是离不开供应商上,大众汽车的零件本土化更早、比例也更高,几乎达到70%,而日系车实现国产化都比大众晚了至少15年,零部件国产化进程要更晚、比例至今不到40%,所以这也是德系车容易出问题的原因,但还是那句话差异在于相对的角度,现如今的德系车品质也远比过去好,而日系车也不是都可靠,离不开运气的影响。
本文转载自网络,ag真人官方网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wyl860211@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